今天是: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网站首页|学习党史|学院概况|师资队伍|教学工作|学科科研|党群工作|招生培养|社会服务|校友工作|重要文献|学院文件|主题教育|一国两制与台湾研究院|学院文化
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... 03-15
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... 09-30
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研究... 09-29
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... 09-26
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小视频 10-14
更多>> 
请输入要搜索信息的内容!

地址:宁波大学包玉书科学楼7号楼4楼、5楼

电话:0574-87609175、87609182

Email:mkszyxy@nbu.edu.cn

招聘信息

管理员登录 

 
新闻动态
中山大学博导杨海文教授主讲人文社会科学“名家讲坛”第322讲
2022-10-29 15:09 吴艺瑾    (阅读人数:)

10月28日晚,我校人文社会科学“名家讲坛”第322讲在线上举行,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海文教授应邀以《行善得善与行恶得恶——从孟子思想看儒家天命观》为题作学术报告,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新时代的中国”大讲坛2022年第10讲。我院执行院长李包庚主持了报告会。

杨海文从孟子思想入手,以行善得善和行恶得恶为主题,阐释了儒家的天命观。首先,杨海文讲述了天命的含义,指出天命是对边界、极限永无止境的超越,对天命的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了解;其次,杨海文通过列举《孟子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诗》、《周易》和《太甲》等经典著作中关于“天命”的语句,为同学们解析了“天命”的内涵;第三,杨海文通过赵岐对《孟子》13·2的注解以及王充对《孟子》13·2的批判来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了三种命——正命、遭命与随命;第四,杨海文讲述了两宋理学对于天命观的理解,指出理学家将“行善得恶”一笔勾销,将经验中恶的现象归结到了行善得善的本体论范围,表明这是对于《孟子》13·2最切题的解释,也是对“哲学旨在劝善”最感人的宣召;第五,杨海文讲述了唐文治、冯友兰、徐复观等近世学者对于天命观的理解;第六,杨海文提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没有解释过行恶得善的由来,并顺势对比了恩格斯在《路德维希·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》中关于恶的表述,表明了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的不同其实也是天命观最鲜活的体现。

本次报告立意高远,内容深刻,逻辑严谨,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指导性。与会师生针对讲坛主题进行了积极提问,杨海文教授作了热情的解答,大家受益匪浅、意犹未尽。

本次报告会由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、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、宁波大学新时代溯源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。宁波市兄弟高校思政教师代表以及学院部分师生近200人聆听了本次报告。

关闭窗口
 
 
 

Copyright © 2011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。
E-mail:mkszyxy@nbu.edu.cn